发表时间:2016-05-03 作者:panji 点击次数:3748 磐基园林
透水铺装是城市节约水资源,改善环境的重要措施,也是绿色建筑节水的发展方向之一。透水地面可以大量收集雨水、吸收地面扬尘,夏天比常规路面更凉爽,有效补充小区地下水及缓解了城市热导效应。实现小区雨天无路面积水,还能对雨水起到净化作用,下渗的雨水通过透水性铺装及下部透水垫层的过滤作用得到净化,使得下渗的雨水得到净化。
随着城市的发展,透水铺装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拾光景观】
通过理论+案例
深度剖析透水铺装
如果你还一知半解
一下内容肯定能够帮助到你
↓
透水地面的概念
透水地面是指无铺装的裸露地面,绿地,通过铺设透水铺装材料或以传统材料保留缝隙的方式进行铺装而形成的透水型地面。这个概念包括了无铺装地面, 孔洞形铺装和无缝隙的铺面形式,可以称之为广义的透水地面。
而根据《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GB/T 50378—2006)中对绿色建筑中的透水 地面的定义,透水地面包括裸露地面,公共绿地,绿化地面和镂空面积大于等于 40%的镂空铺地,我们可以视之为狭义的概念。
相对于裸露地面和绿地,其他透水地面的形式均采用了铺装材料,我们可以称之为透水铺装。透水铺装是透水地面的一种。
无铺装的裸露地面和绿地透水效果最好, 但是由于建筑室外用地功能的多样化,狭义的透水地面形式不能满足各种地面环境的要求,因此在城市环境建设过程中要推广多种类型的透水铺装形式,即在增加绿地面积的前提下,还应对面积较大的广场,自行车道及人行道等加强透水性建设.本文中主要对透水铺装进行说明与探讨。
透水铺装结构及特点
透水性铺装主要是针对人行道,街道,广场,自行车道等不适合采用裸露地面和绿地的场所,这些场所在城市及小区中占有较大的面积,铺装的性质对于城 市及小区生态环境有重要的影响, 所以应在这些交通压力较小的路面推广透水性铺装。
透水性铺装材料主要由以下几种:透水混凝土,透水性多孔沥青,透水砖 和石子路等园林铺装。
透水铺装形式?
(1)用透水性地砖或透水性混凝土,透水性沥青进行铺装,铺装材料本身即具有良好的透水效果,兼具景观性和生态性。
(2)用植草格或孔形混凝土砖进行铺装,材料本身不具透水性,制作成品 的样式为孔洞形,一般都能达到 40%以上的孔洞率,可进行植草。
(3)用实心砖或石块铺装,砖或石块之间留出一定空隙,空隙中为自然泥。
(4)用细碎石或细鹅卵石,地面仅由大小均匀的石子散落铺成,地面透水性好,不长草。
(5)用孔型砖加碎石来铺路,即在带孔的地砖中撒入小卵石或碎石来铺地面,地面热反射大大低于全硬化地面。
从透水铺装的各种形式来看,孔型砖及石子路等应用范围有限,主要是停车场,园路等,大面积的车行道,人行道,广场都需要无缝隙的铺面形式—透水混凝土铺装,这也成为目前透水路面研究的重点。
常用的透水路面材料
一、透水混凝土路面
透水混凝土是多孔、轻质、无细骨料的混凝土,由水泥、特殊添加剂、骨料、水用特殊配比混合而成。比其它地面铺装材料更为优良、生态、环保,属于全透水类型,特点就是:透水性、保水性、透气性。
透水混凝土作为环境负荷减少型混凝土,除却透水效果良好、雨水收集充足等功能外,兼具吸声降噪、抗洪涝灾害、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等作用。透水路面结构形式从上而下依次为素土夯实、级配碎石、60~120mm透水混凝土,具体如下:
透水混凝土施工:主要包括摊铺、成型、表面处理、接缝处理等。
1)摊铺:机械或人工方式均可;
2)成型:可采用平板振动器、振动整平辊、手动推拉辊、振动整平梁等进行施工;
3)表面处理:主要是为提高表面观感,对已成型的透水混凝土表面进行修整或清洗;
4)透水混凝土路面接缝的设置与普通混凝土基本相同,缩缝等距布设,间距不宜超过 6m 。
施工后采用覆盖进行保护,洒水保湿养护至少需要7天,养护期间防止混凝土表面空隙被泥沙污染。
二、透水沥青路面
透水沥青路面是“排水降噪路面”,是一种新型路面结构,属于半透水类型,道路结构形式与普通沥青路面相同。
原料中混入特制改良性沥青、消石灰、纤维,能有效降低高速行驶的车辆与路面摩擦引起的爆破声。透水性沥青路面只是在表面层采用透水沥青,底层依旧是普通沥青。具体结构可参见下图:
透水沥青路面让路面积水、反光问题不再发生,雨天机动车打滑的现象也大幅度减少,大幅度提高雨天行车的安全性。此外,其大空隙表面结构让路面温度比一般路面温度更低,还能改善城市热岛效应。这样就要求底面层施工时一定要控制好道路的横坡,否则沥青路面会有层间水长期存在,加快道路的破损。
三、透水砖
起源于荷兰,是荷兰人在围海造城过程中,为了使地面不再下沉,而制造的一种小型路面砖,并使砖与砖之间预留2mm缝隙,又称荷兰砖。
特点是不积水、排水快、抗压性强。适用于对路基承载能力要求不高的人行道、步行街、休闲广场、非机动车道、居住区道路及停车场等。
从材料和生产工艺角度考虑,主要有两种类型:
1)陶瓷透水砖:以固体工业废料、生活垃圾、建筑垃圾为原料,通过粉碎、高温烧制制成。
特点:高透水性;主要原料是工业废料,因此减轻对环境的污染;装饰效果非常好;由于其使用的工业废料都要经过高温煅烧,烧制过程中除燃料本身排放气体外,很少产生有害气体,减轻废气污染;孔隙率高,吸音防噪效果好。
2)非陶瓷透水砖:以无机非金属材料为主要材料,利用有机或无机粘结剂,通过成形、固化制成,但是无须煅烧。
透水砖的路面结构可参见下图:
泉城公园步行空间透水铺装应用案例
★ 泉城公园 ★
泉城公园位于济南市区中部,园区占地面积46.7公顷,园内植物按分类系统和专类园相结合的原则进行植物配置,大面积的绿地公园为海绵的建设提供了优势条件。
泉城公园作为城市公园,在海绵城市建设中充分考虑场地原有特性,充分利用透水铺装、下沉式绿地、雨水花园、渗透塘、渗井等渗透设施,,实现公园绿地、水系等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其中透水铺装的改造在海绵设施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目前常用的透水材料主要有透水砖类、透水混凝土、透水沥青、碎石地面、糠粮砂等,这些材料的都具有一定的透水性,但性能各不相同,以下是我们研究常用透水铺装材料性能的比较:
各类透水材料的各项性能比较
材料
透水性
整体铺设结构稳定性
色彩多变性
可塑性
复杂图案实现
成本
混凝土透水砖
良好
差
差
差
较难
较低
陶瓷透水砖
良好
差
一般
差
较难
较高
沙基透水砖
良好
无可靠依据
一般
一般
较难
很高
彩色透水混凝土
良好
整体成型,连续铺设,结构稳定
丰富,可根据要求特殊配色
强
容易
中等
钢渣透水材料
良好
一般
一般
差
较难
较高
透水沥青道路
一般
稳定性高
单一
差
较难
中等
1、较老化破损的人行铺装
2、有安全隐患的铺装
3、档次较低景观效果差的铺装
广场现状
人行步道现状
主要分为铺装广场的透水改造和三四级园路的透水改造两部分。选择的铺装材料共六种,分别为:生态透水砖、生态蓄水砖、透水混凝土、透水石材、组合铺装、汀步。
一般的铺装断面结构可以分为:面层,基层,垫层,土夯实层,而导致道路不透水的主要在于面层和基层,因此本案例中,面层采用的透水性材料(如透水砖、滤水岩岩、透水混凝土、生态蓄水砖等)以及不透水花岗岩通过各种组合方式形成平面形式,然后采用粗砂为基层,级配碎石为垫层。遇到下暴雨的时候,单一靠土壤透水排水容易导致垫层积水,因此在碎石垫层每隔4m设置R50PVC软式多孔管,多孔管直接周边砾石蓄水层,保证垫层不积水。同时为了增加结构稳定性以及过滤作用,在碎石层与土路基之间增加土工布。
★ 铺装材料组合模式 ★
泉城公园透水铺装主要有两大类,一类为单一透水模式和组合铺装模式。
边界空间指人行通道与绿地或设施的交接空间,边界空间的处理可以增强铺装场地应对雨水的能力,弥补透水铺装渗透能力的不足。边界空间的处理方式主要有三种:
卵石缓冲带边界
卵石缓冲带不但为雨水进入绿地提供过滤缓冲效果,而且使道路更加美观。
渗透雨水沟边界
渗透雨水沟可以对铺装面多余的雨水进行收集下渗
透水铺装的改造针对三类:
2组合铺装模式
2
3
雨水花池边界
雨水花池是将人行空间中的绿地,树池,花坛等休憩性空间做成雨水花池的形式,形成一个个生态绿岛,起到了空间与效果生态“集约”的效果。
随着城市化进度加快,城市生态化问题日益严峻,而透水铺装突出的生态性很好地解决了这一矛盾,使城市得到更好的综合效益,达到城市生态化建设的目的。海绵城市建设工作的不断深入,相信我们会看到透水铺装在城市建设中越来越多的应用。